長江商報消息 11月25日,重慶市長壽區吳女士帶著一歲半的孫子原原從7樓家裡下去玩耍。但是在下到一樓時,吳女士搬著童車走出電梯,原原卻被關在了電梯裡面。短短5分鐘之後,大家竟然看到原原渾身是血地躺在居民樓下。監控顯示,原原在電梯內遭遇了一名10歲女孩的摔打。昨日,原原從昏迷中蘇醒,目前生命體徵平穩。原原家人已到當地法院就摔打原原的小女孩李某一家提起民事訴訟。(12月5日《新京報》)
  又見摔嬰。當摔人者變為一位十歲女學生,它無疑更讓人五味雜陳。於此種殘忍到讓人不敢直視的行為面前,生出憤怒與無力感實屬正常。但面對十歲女孩加之於一歲半嬰兒的傷害,如果說憤怒依舊是面對殘忍的第一感受,那麼,在憤怒之後,平心靜氣的反思,更顯可貴。
  從已有的信息來看,原原所遭遇的最致命的傷害無疑是從高樓被扔下。儘管通過監控信息可以看到,原原被女孩打耳光,摔出電梯,警察趕來詢問小女孩時,其依舊冷靜得令人可怕。但在公安機關最終的調查結果出來之前,原原是怎樣被扔到樓下,是否一定是小女孩所為,仍存在其他可能。而一切過激的反應,都有可能造成新的傷害。
  是的,從大的方面講,一名十歲女孩向無還手之力的一歲半嬰兒作出種種反常的傷害,一定是大人世界出了什麼問題,譬如教育,譬如社會整體文化氛圍的侵染。但在一起離奇的個案面前,特別是在真相出來之前,更應該追問的,還是事情的具體緣由。如果習慣性地對此進行諸如“社會狠化”、“教育失敗”等標簽式解讀,卻不僅很有可能模糊個案中的真相,也容易稀釋事件對於社會的教訓和警惕意義。比如據我所知,有QQ媽媽群就開始在討論,乘坐電梯時應讓孩子先出來,這應該是相對理性的事後反應。
  十歲小孩做出如此殘忍和怪異的舉動,絕非常情可以理解。那麼,在此之前,小孩究竟是遭遇了什麼突然刺激,還是長期以來的“惡習”所致,抑或是否有精神上的問題,都存在可能。因此,真相未至,過多的憤怒與指責,其實並沒有必要,反而可能導向更多的反思盲點。在某種程度上來講,一個十歲女孩作出這樣的舉動,她自己未嘗不是一名“受害者”,所以,除了期待公安部門給出公正的調查之外,正如網友所言,也需要對於這名女孩的未來予以關註。
  種種指向孩子的傷害,確實令人神傷。但也沒有必要因為個案的增多而將“惡行”視為某種必然中的“偶然”。很多時候,我們缺少的並不是對某種社會大趨勢的研判,比如社會狠化,而恰恰是缺少對於個案的總結與沉下心去反思的勇氣與行動。且此案的關鍵在於,一切的聲討與憤怒都是基於一名一歲半小孩的受害,但施害者卻也是一名十歲的小孩。因此,無論是對於圍觀的網友還是跟進報道的媒體而言,都不要因為保護受害者,而忽視對另一名犯過嚴重錯誤的孩子的保護。這是案件的複雜之處,而如何做到對這種複雜情形的平衡,也在考驗社會的文明程度。
  反思往往比憤怒更為重要。這件事中,強調“去憤怒”化解讀,還是因為,他們都僅僅是孩子。
  ■任然(四川 媒體人)  (原標題:小孩摔嬰別讓憤怒遮蔽反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kpmsmodylykk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